主要是通过恶化鼠类的生存条件,降低环境对鼠类的容纳量来实现。其中减少鼠的栖息场所、繁殖场所、饮水场所、断绝食物来源较为重要。生态学灭鼠是综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环。此法须与其他方法配合,才可奏效。
通过改良环境,包括防鼠建筑、断绝鼠粮、农田改造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、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,也就是控制、改造、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,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。
环境灭鼠:老鼠需要水、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,才能生存和繁殖。因此,创造一个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,就能使一个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,并能使灭鼠成果容易得到巩固。所以我们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、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、随意堆放的物品,经常清扫室内外卫生,各种用具杂物收拾整齐,衣箱、衣柜以及书籍、鞋帽等要经常检查,不使鼠类营巢。
断绝老鼠的食物:鼠的食物不仅包括人的食物,还包括饲料、垃圾、食品行业的下脚料、粪便等,这些东西要存放在加盖的而且没有缝隙的容器内,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动地去吃投放的毒饵,以达到消灭老鼠的目的。
第一招:家庭环境卫生
市民首先应搞好家庭环境卫生。老鼠喜欢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,依靠人们生活中废弃的有机物生存。而保持环境整洁,是减少老鼠生存机会省钱的办法。
第二招:建筑学封闭老鼠的通道
野外的鼠种会通过孔、穴、洞、管道、门缝、下水道窜入室内,层与层间的鼠会通过垂直的管道上下窜动。小家鼠还会“缩骨功”,哪怕是缝隙宽度仅有0.6厘米,它也能钻过。因此,室内灭鼠要针对老鼠的“交通”路线实施隔离。如厨房、食品操作间、食品仓库等门缝应控制在0.6厘米以下 ,并用铁皮包门(高度30厘米以上);下水道出口要装金属网罩;管道、孔洞用水泥封密;仓库、食品加工及食堂厨房操作间等的通风口要装网罩;垃圾、泔脚、粮食密闭加盖;仓库堆物应离地隔墙。
第三招:毒饵投放要规范
时常有市民抱怨毒饵灭鼠效果不佳,与投放毒饵时方法不对有关。正确的做法是保证毒饵新鲜、干燥,投放在鼠类活动、栖息的隐蔽环境及鼠道上,毒饵保留一周以上。灭鼠期间管好水、食源,坚壁清野。一周后发现毒饵未吃但仍有鼠活动,可将毒饵再作调整,给老鼠取食的机会。
第四招:老鼠夹放置技巧
放鼠夹时要注意将鼠夹与墙面垂直,饵料一头靠墙,夹子与墙的距离约为2~3厘米。